工程機械 2022-11-02 21:20:01 評論:0    瀏覽:74    

我在溝峪水庫的一段經歷

作者:姚栓虎

一九七二年十月,我奉原柳枝公社文革委員會來到了溝峪水庫工程指揮部。指揮部當時剛開始籌建,人還不多。由于我有在橋峪水庫三年的工作經歷,自然就被分配到工程組,任工程技術員。

溝峪水庫 舍予攝

開工后先是鏟山皮,開挖結合槽。不久就成立了以梁堡大隊為中心的“炮連”。大約四十五人。其中心任務是開山放炮。連長宋根計,副連長周根煥。二位都是年輕精壯的小伙子,都有爬山打石頭的經驗。不久我被分配到“炮連”,負責西山輸水涵洞基礎的開挖。在二、三十米高的半山腰,山陡坡滑的土層下,全是鐵黑色的連山石,非常堅硬!炮工三人一組,一人捉釬,二人輪錘。每天下來只能打三、四十公分深的炮眼,工程進度很不理想。我和二位連長商量后,先把山皮全清理完,露出山石后,山坡也較平坦,能站住人,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,按炮眼的深淺計酬。這樣,大大地提高了工效。過于危險的地方,由二位連長負責。這樣經過了四個多月的緊張施工,一條長170米,寬1.60米的涵洞基礎初顯輪廓。

縣水利局派駐水庫的工程師趙民權指示,由我負責輸水涵洞的襯砌,他要求一定保質保量;嚴格把關,要接受橋峪水庫東山涵洞的漏水教訓。他指出:像咱這流域面積,只有15.90平方公里的小型水庫一旦發生漏水,就很難按期完成蓄水量,保證不了下游的灌溉需求。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。他提出,由梁堡大隊的陳堡生產隊專門砌石。因這個隊較大,人口多,大部分男勞力會砌石、磊石,以便管理。由于開山放炮,石頭都滾落到山底,每天砌渠所需的石頭及原砂都要從幾十米深的山下,肩扛人抬,一竹筐一竹筐的往上抬——又沒有路!手磨破、肩墊爛,沒有一個人叫苦。大壩的土方一天天在升高,涵洞必須趕在大壩建成前完工。時間短、任務重。人們在隊長趙九成帶領下,發揚一不怕苦,二不怕累的精神。一條寬1.00米,高0.80米,165米長的輸水渠道終于按期完工了!

緊接著開始渠頂混凝土打拱。因只有內模,沒有外模,對混凝土質量要求格外嚴格。軟硬必須適度。既不能流,更不能有馬蜂窩。天氣已到嚴冬,非常寒冷!每天下午干完活,都要把它們用草簾覆蓋。第二天揭掉,把上面的彎凸點及雜草用鋼釬打掉。后邊人跟著上灰抹面。更麻煩的是拱打完成后,內頂還要進行內粉,這樣才能保證涵洞不發生滲漏。

渠底到拱頂只有1.40米高,人在里面根本無法站立,只能彎著腰干活。婦女們把浮灰及雜草清理掉,運走。還要彎腰用筐子把灰漿運進來,工匠才能進行內粉。165米長的渠道中間干活還得點上臘燭。中午吃飯時,大家才能出來休息一會。伸一伸腰。沒有干過這活的人實難想象施工的難度!辛苦!陳家堡的群眾硬是彎著腰把這段活干完!

輸水涵洞完工后,緊接著臥管開始砌石。管面寬1.00米,長1.20米,高0.60米。平面上有直徑0.25米的洩水洞兩個,坡比1:15,共45級,還是要求里外粉面。由于趙工和我的嚴格把關,臥管修成后,可以說滴水不漏!蓄水期間,下游群眾的生活用水都得用一寸的膠管,三根采用倒虹吸的辦法供水。此項工程經歷了兩年三個月的時間,完滿地完成了輸水涵洞及臥管的所有工程。共計開山炸石1050立方米。砌石315立方米?;炷?75立方米。

七十年代初,在上級各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,大打人海戰爭。經過了三年零七個月的難苦奮斗,一座高46.30米,移動土方63萬立方米,可蓄水67萬立方米,設計灌溉面積7000余畝,集調節蓄洪養殖灌溉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壩,雄偉壯觀地屹立在溝峪山口!造福于柳枝人民!也見證著柳枝人民愚公移山的豐功偉績!

原文來源:作者推薦·華州文學

原文作者:姚栓虎

整理編輯:華州文史薈萃

以上內容為【我參與的華縣溝峪水庫涵洞修建工程(水庫涵洞cad圖)】的相關內容,更多相關內容關注中國智能機械網。

 
0相關評論
打賞